我們在婆婆家晚餐一定是吃麵包. 除了我自己做的麵包. 她會另外買一種超市包裝的奇亞子麵包. 她很喜歡. 所以我當然要吃吃看. 確實. 奇亞子在齒間的口感很好. 就像我們吃一些食物會吃到一點點脆脆的口感. 比德國常放的亞麻子還要新鮮有趣.
於是回到家以後我就想也加這個種子看看.
先談談Ruchmehl 這個瑞士特殊磨法麵粉
它沒有麩皮 . 但是保留了很多的胚芽. 與法國T80 與德國麵粉 Weizenmehl 1050 礦物質含量差不多. 但是多了胚芽的營養也讓麵包在製作過程中有不同的風味... . 主圖的麵包是我酸種麵包製作的過程中得到過最好的麵包切面.. 有好的爐內膨脹, 有好的平均大氣孔.. 並不是高水量就一定會氣孔大到會掉餡... 蕾絲型的氣孔在純野酵麵包裡是一種水到渠成. 不過, 連T. J. Wilson大師都說可遇不可求?
談到這些高礦物質粉就不得不提到我最近上的德國裸麥大師課程. 德國裸麥酸種Mandfred Schellin大師說:
Weizenmehl1050 就是我們的麵包麵粉Brotmehl ( bread flour)
也就是說德國的大麵包( Brot) 多數都是用這種高礦物質含量的麵包粉做的... ( 大麵包是德國人的主食.)
這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原來應該很多網路上跑出來介紹德國麵粉的人.. 都是德文直接翻譯成中文! 難怪大家都拿這裡的麵包麵粉來當我們的高筋麵粉用!
我們台灣人印象中的麵包. 跟德國麵包是很不同的.
雖然都是用所謂的" 麵包麵粉Bread flour" 做出來的!只不過此麵包非彼麵包!
有機會在德國吃到德國人口中的" 麵包麵粉" 做出來的麵包就應該知道那種麵包都切成0.5公分厚. 很大一塊很實在. 而且也拉不了絲...
跟我們一般吃的這種拉絲麵包不同.
就應該想到這是不同的麵包麵粉.
哪裡不同? 筋性差不多但是礦物質含量差很多. 當一個麵粉全部都是德國麵包麵粉( 高礦物質粉)或是有稍微( 30%) 參雜美國的麵包麵粉( bread flour 我們台灣用的高筋麵粉) 時會有甚麼差別.
你可以看到這兩張圖的比較.
下圖的這張有含 30% 的美國高筋粉( 美國麵包粉)
是不是上面的孔洞比起下面的清楚明確多了?
比較細緻的低礦物質粉會比較粥狀. 這也是判斷高礦物質粉與低礦物質粉的方法. 當然. 越高水量越好判斷.
回到主題:
奇亞子本身可以吸水十倍產生一層薄膜. 滑滑的. 在很多冰品或是很多養生的食物中都會添加. 它的口感類似我們台灣飲料店幫你加的小紫蘇. 同樣都是外層有薄膜會吸水的種子.
因為對於高礦物質粉感到好奇. 所以我第一個加吸水種子的實驗就是先用手上有的小紫蘇.
我的想法是. 它會吸水. 所以讓它在揉麵時這樣加
你可以看到它吸水蠻快的. 而且混合上就會有一點困難棘手. 這個麵包的成果並不好. 其實是我有點亂做. 想看成果會怎麼樣.
這是用Brotdoc 的Pane farina di mazi做法 使用35度水混麵粉來的. 孔洞不美. 因為我在發酵時有做其他想法的實驗. 但是很香很好吃. 水量是 84%( 當然是包含用紫蘇吸到的水量)
這也讓我思考德國人一般做加種子的麵包做法. 我之前的多種子高蛋白質麵包 有提到我怎麼操作這種種子的做法. 想想我為什麼在這裡不這麼做呢?
於是我先把奇亞子吸水.
不貪心. 我讓它吸兩倍種子重量的水就好... 然後改成在這個步驟加入. 你會發現非常容易散掉讓你混合. 跟上面的那樣直接撒好整理多了. 也因為帶著水它圓圓又滑滑的. 感覺沒有怎麼斷掉麵筋的機會. 如果使用也會吸水的亞麻子( 請看多種子麵包有介紹這些種子) 就沒辦法這麼" 扯"
以一般酸種大麵包的做法通常是麵粉水合. 然後再加入液種. 休息十分鐘. 再加入鹽. 這些步驟應該大家都很熟捻. 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 我要拌合到甚麼程度?
老手應該都很清楚. 但新手呢? 怎麼感覺呢?
我發現用這個方式. 就好像是你用黃色跟藍色畫筆去重疊畫. 應該都要變成綠色的. 沒有塗滿就只會看到原來的顏色. 這是訓練你判斷混拌有沒有混勻非常好的方法啊!!!
看看之前我用硬種混的南瓜麵包長相. 抓到沒混開的白色硬種了嗎? ( 南瓜麵包通常都是用南瓜泥當水量. 你看出為什麼南瓜麵包的氣孔都平均一些的端倪了嗎? )
一般酸種水合的水量. 都是固定在70-75 % ( 也看過有人用78%) 之間. 之後再逐次往上慢慢加水量. 這也是高水量水晶麵包的基本操作.
為什麼?
因為這個水量抓水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 我們做水合是為了要讓麵筋結合更快速讓之後的攪拌混勻更容易.
我在麵包中加入 6.7%的奇亞子. 用了兩倍水( 佔主粉13.4%) 是不是馬上就讓麵團帶著水分又跑不掉呢?
這是我的94%水量配方
1.麵粉 100% 300 g
2. 水 :
73% 219 g 水合 + 13.4% 40 g 泡奇亞子 + 7% 21 g後鹽時一起拌入
3. 奇亞子 20 g
5. 酵種21.6% 65 g
6. 鹽 2%
所以總水量( 加上酵種的粉水) 是不是就跑到 94 %了呢?
這樣的麵團照理說應該很鬆散. 但其實不會. 這是這三顆含有吸水奇亞子高水量麵團的中間整圓休息的樣子
1號這顆我只有加16 g兩倍水. 2.3.號都是上方的食譜只有麵粉有改變. 不過1號做的是主粉50%全穀粉( 斯佩爾特 45%, 裸麥5%) 加上美國的高筋麵粉.
比起一般我摸到的94%水量的麵團" 有型" 多了.
這代表奇亞子的加入有幫助抓牢了它們.
這也就是說. 達到一種我在做無麩質麵包麵筋的效果.
對無麩質麵包裡加入的洋車前子粉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文 無麩質蕎麥苔麩粉 燕麥粉 紅小米 玉米粉長時間發酵大麵包
然後. 因為麵團混合有均勻. 整形注意一下. 你就可以得到這樣子的所謂蕾絲氣孔
然後也可以有這麼厲害的爐內膨脹( Oven spring)
- 這個發現其實也不是偶然. 讓我們來看看之前我去巴塞隆納學Panettone 老師教我們的一件事
- ...... 用這麼大的鈕扣巧克力
- 得到這樣長相的Panettone
-
下圖是我回來練習後做成的藍莓Panettone
兩張圖比對一下. 下面的沒有那麼大顆的巧克力. 其實也是有那麼大的孔洞. 在麵包的處理上. 我覺得我學到很多. 孔洞也可以是製造出來的. 雖然這好像也是偷吃步. 但是這種加種子的方法. 如果你照著一般加料下餡的規矩( 如同Panettone ) 在最後才添加. 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秘密... - 這裡也可以給你看一下德國人很喜歡吃的一種多種子小麵包( 這是為了證明一下我的想法所以也是當天用全酸種做的) 裡面有葵花子. 芝麻, 亞麻子及金黃亞麻子. 還有一點奇亞子... 你看得出發生甚麼事嗎?
-
- 感覺在大孔洞附近都會有顆不會吸水產生薄膜的葵花子. 而亞麻子都黏好牢! 相同的狀況如果是細細小小的奇亞子. 放在大麵包中... 均勻混合下配合好的整型及割線就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
這個無心插柳的發現我還沒在其他人的文中看過. 但是我覺得非常有用. 想玩的. 一定要試試看! 不過. 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多加一點奇亞子? 這樣帶的水分更多. 老實說. 我覺得一個麵團裡加種子很好吃沒錯. 但那是增加風味. 主要的味道還是來自麵粉本身才不枉費這麼長時間的等待. 這些加很多水的麵包不知道有沒有人隔天繼續吃的. - 會縮水. 會縮水. 會縮水啊!!!!
- 關於割線的問題.... 我們下次繼續聊下去!
- #德疫誌
- 再次提醒. 智慧財產權是不容漠視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做法. 歡迎學習. 但如果要再轉介給他人請註明出處! 我們都應該學習做個守法有道德的人類! 我有盡力了~ 如果有看到比我先做出來的請告訴我. 我一定會確實查證後再來修改. 謝謝各位~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不妨動動手指到食物鏈FB專頁按個讚. 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找答案. 順便找我的碴我會非常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