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起司鹹味Panettone切面 #完成日起算24天切開的Panettone #倒掛失敗為什麼 #年末反省 #一個感染COVID患者康復中的犯罪告解



 主圖是我從紐約回來後的今年最後一批Panettone. 29日倒掛完成包起來後, 馬上約朋友面交. 她明天要回台灣, 是要帶回去分享的. 我很感激她給我這個機會, 也覺得除了我自己帶著這些包搭飛機.還有人願意買著它當伴手禮搭機送人. 真的感到驕傲. 

目前硬種已經被我包起來冰冰箱了. 讓它休息等待明年繼續餵養. 

4日完成8日出國前最後一批Panettne. 主要是為了送人


 
總共帶了5顆去美國. 其中得寄送的有三個. 兩個是直接面送的. 都是老爺的同事及客戶. 

回來後, 因為有很多甜食可以吃. 所以把這顆當初倒掛失敗的Panettone在兩天前才開封食用. 一起來看看它的內在








回油的


以前會從裂開的地方切開來看. 這次是切正常沒裂開的地方看大剖面. 是很健康頭好壯壯的麵團. 你也可以看到24天後( 室溫儲存無冷凍) 的回油狀態及蜜漬鳳梨的樣貌. 其實這個時候的包真的蠻好吃的. 加熱一下更好吃. 

來談談倒掛失敗: 

最近Roy IG上 有個倒掛分離的失敗品. 底下留言有人問為什麼? 

有個人回答( 非Roy ) 說是乳酸不平衡導致的. 

我在下方有留下我的看法. 

我覺得, 是在湊巧的情況下包覆的甜味食材比較多擠在紙模與頂部交接處造成的. 因為 #如果是乳酸不平衡那所有的烘焙成品倒掛後應該都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自己在這個Panettone 製作的過程中有很多這種開口笑的例子. 當初想不透. 但後來發現是因為我的蜜漬鳳梨很濕. 有時切片過大. 還有如果你每次混拌只能做兩顆. 再分團時就很難把內在分得很均勻. 所以縱使重量一樣. 它的果乾及白巧克力的量也不會相同. 很多時候, 會有相同重量, 但烤出來一顆比較大一顆比較小的狀態. 

這次在出國前做超過50個Panettone 由於我找不到去年買的現成白巧克力豆. 所以這次的白巧克力都是我自己融了做的. size 上就可以自己調控. 以前會把整片蜜漬鳳梨在混合的當下再切開分小片. 這次出於省時省洗手的想法一律都是先切小放盒中來取用. 

也是因為如此, 這次出國前的出貨都很順利. 就只有兩三個是自己留下來請公司同事或是給老爺吃掉的. 

所以當你在準備Panettone 的餡料時一定也要將這樣的準備工作做個全方面的思考. 餡料的大小濕度影響很大! 

又例如這次回來後做了鹹味的Panettone. 

這個我在今年已經做過兩顆. 當時使用的是香草油漬橄欖及老切達起司. 收到的朋友覺得橄欖有點搶戲( 因為她不愛橄欖XD) 但她老公很喜歡!

因為我是要給兒子吃的. 兒子也不喜歡橄欖. 所以我總共做了四顆. 兩顆有橄欖( 但比例有比之前的少一些) 兩顆只有放老起司並且加了粗辣椒粉及現磨黑胡椒( 下次想改用花椒粉) 



作為點綴麵包頂用的杏仁粒






你可以看到上面四顆在烤箱中的包. 後面兩顆是只有加起司的. 它因為有粗有細還帶鹹味的狀態. 讓包沒有辦法如前方兩個那麼高大. 但倒掛都沒有問題. 只是倒掛後會縮水. 

鹹味跟甜味的分別就是如此. 還有, 經驗上抹茶口味的也會比較容易回縮. 

但你覺得切面如何呢? 我自己覺得是很不錯的. 

我兒子很喜歡. 



接下來要談談我自己. 覺得年末一定要做一點反省, 把所有的不愉快與覺得應該要面對的事誠實地說出來. 這樣我的內心才會比較平靜. 

事情要從出國前開始說: 

應該是11月初. 老爺測到COVID 陽性. 這是他第二次得到COVID 上次是去年回台前. 所以不得不取消跟我及女兒一起回去的行程. 這次則應該是十月底跟公司一些同事在飯店受訓時感染上的. 當時公司那些同事應該10個有6個兩條線. 

我那時跟我的牙醫有約. 不是看牙, 是為之後的手術做規劃所以得當面說明. 因為老爺是金主而且也可以有不同意見. 所以我希望老爺到場. 但其實我也可以自己去. 

那天我打電話取消, 因為我覺得我每天接觸老爺. 雖然沒有兩條線. 也有感染之虞. 

電話中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覺得我跟老爺去是沒問題的! 

當時想, 原來現在大家都把COVID 當感冒處理了! ? 是的, 我心裡有疑問. 

但我想想還是算了. 所以我請他幫我預約下一次. 然後就只拿到12月20日這一天下午. 

時間來到老爺在美國與我們分道揚鑣去工作的那個晚上. 我半夜有忽冷忽熱的感覺. 然後隔天就開始有點不舒服. 

我想, 大家都應該清楚在冬天去歐美國家都會有這樣因為屋內暖氣與屋外的溫度濕度差別很大覺得不舒服的感覺吧? 而且我是一個正在為更年期困擾的中年婦女. 所以我也沒怎麼在意. 加上整個行程都是跟著我女兒的安排. 所以我都老老實實地跟著她走. 沒錯, 我一點都沒想到我會不會得到COVID. 因為老爺兩次, 女兒一次COVID 我們都還是照常一起生活. 我也都沒感染到也以為自己免疫了. 

但某一天我開始發燒. 於是就在當天去Walgreen 找藥吃, 我承認我當時是有打算買COVID 測試小包來測的. 但當時我看到價格有嚇一跳. 因為2個測試一盒價格是23.99美金未稅. 你看到德國的測試包價格了吧? 單一個是1.49歐. 5個一組是7.29歐. 當時有個想法就是反正大家都把COVID 當感冒處理. 而且我如果知道自己得到COVID 也不能怎麼樣. 當時至現在都沒有限制隔離這樣的規定.  那我還是先把眼前的發燒症狀緩解再說. 之後就繼續我的旅行. 有件事要說的是. 我自己的咳嗽流鼻水症狀都不明顯. 就是發燒肌肉痠痛. 但我當時就是覺得也有可能是更年期障礙也有可能是真的路走太多. 我女兒也有感冒症狀但沒有發燒.

時間來到回德國的18日那天我開始咳嗽變多了. 雖然有準備口罩也有戴. 但我準備的是N95有點小. 非常不舒服. 我有時是有取下來的. 因為我一直都有戴著圍巾. 大多時候我是包著半張臉的. 

接下來就是因為不舒服( 飛機起飛及著陸前我的耳朵非常痛. 下機後還是繼續痛) 我趴著在ICE裡睡覺睡到萊比錫.... 

回到家後我馬上家裡取出測試. 我是兩條線. 女兒是一條線. 

從此我們的症狀就正式分道揚鑣了....

其實我有想到底要不要去牙醫的預約. 但說實在, 我當時真沒想太多. 只是想到當初工作人員不在乎的回答. 想想我戴口罩先測一下. 然後你也看到了我的第二個測試與回來時就測的那片是非常淺的兩條線. 

那天我全程戴著口罩. 坐了S-Bahn. 去到牙醫處. 牙醫助理問我好不好? 我回: 不太好, 我得到COVID 但現在是很淡的兩條線. 

結果出乎意料地, 她好似如臨大敵. 因為診所醫護人員都不戴口罩. 她去找醫生進來時兩個人都戴著N95! 

醫生有些氣急敗壞地跟我說雖然我們只是做術前討論. 但因為耶誕節要到了. 我不想要我的患者因此染病無法和家人團聚過節. 所以希望我有類似情況要能夠改時間. 我當時真的很難過. 因為你們應該都知道我在台灣當超過十年的藥師. 這種低級錯誤實在難以自圓其說. 不過這個醫生的反應也讓我覺得非常值得信任. 因為他確實是有醫德的. 這個手術是全自費的手術. 說實在他早做完早收錢. ( 我想那也應該是那位跟他有相同姓氏的" 工作人員" 在電話中告訴我對他們不影響的原因) 總之, 我做錯了. 而且是非常低級的錯誤. 深深一鞠躬也無法表達我的愧疚. 

然後隔天我的現世報就來了. 因為我發現我聞不到味道. 

這是一個你沒遇過完全不知道有多難受的感覺. 不是吃的食物而是所有的味道. 就是抹上綠油精你只會感覺很涼的奇怪感覺. 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身體出錯會有這樣的感覺. 

從那天起我出門一定戴口罩. 一直到前天. 

我想我應該已經過了傳染期. 測紙一條線很久了. 但那天我必須去超市. 出門前我說, 好像不用戴了吧? 兒子回: 看你的良知....

於是. 我還是戴了. 

先提醒, 當我回到德國時. 深刻感覺到的一件事是沒有人戴口罩了, 在美國, 地鐵上還是有極少數人戴口罩. 只有在亞洲人口很多的法拉盛會看到很多人戴口罩. 只有自己開車還在車裡戴口罩的人蠻多了.  所以回德那次出門見牙醫後, 我總戴著口罩出門其實有點扭捏. 但我還是戴了. 

我去買無酒精的熱紅酒時也是把杯子拿到四下無人處才開始拿開口罩喝的. 

超市裡只有我一個人戴口罩. 老爺去看他的東西. 我看我的...

迎面來了一個瘦弱的40歲男子. 他看到我. 對著我說: CORONA, Du!  Geht Weg! ( corona, 妳! 給我滾一邊去! ) 

我其實馬上看著他笑出聲音. 他蠻恐懼的. 然後換他滾一邊去. 

但我心裡還是有點淌血的. 老爺說: 妳本來就是CORONA 啊! 

不是說前三後四才會傳染給別人. 我已經超過十天了耶! 為了兒子說的良知.... 

反正我接下來就沒戴口罩了. 雖然還是有咳嗽. 但也不該有會傳染給別人的病毒. 雖然是前三後四我也沒膽回婆婆家一起過耶誕. 

這次的中獎. 感覺是洗了一趟三溫暖. 昨天去面交我的Panettone平常聞不到味道的我. 突然在車廂中聞到一個味道( 其他甚麼味道都沒有聞到) 實在是太驚訝了. 因為那個味道很熟悉! 

是虎標萬金油@@a 

到底是哪個德國人給我這樣的驚喜呢?


 

繼續請出這張照片......

#遊記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