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解鎖難度更高的另一種脆皮吐司. Hybrid sourdough bread baking Spelt and wheat flour Hard toast recipe 利用鮮酵與酸種及湯種完成的好滋味 麵糰中維他命C 的添加與作用 Clean label


 

很久沒有這麼燒腦的感覺了. 最近台灣疫情不明朗. 我的心也跟著糾結. 因為我父母都在台灣.兒子女兒( 我們)都住國外. 本來覺得台灣很安全... 但現在開始擔心起來... 希望這個破口快點補起來! 你看! 我這個資深家裡蹲主婦. 也可以在廚房裡找快樂! 

一起玩! 我的忘記疫情方式就是想這些麵粉的連結. 這次我媽幫我寄了這本書. 看了以後很有興趣. 所以就開始拿出計算機來算.... 這本書裡的烘焙比例都有寫了. 只是我因為要用其他的粉類. 並且要放在我自己的容器. 所以才需要這樣算. 這次主圖的這個是使用三能的12兩吐司模具( 2160 ml) 並且以3.4容積比完成. 

在這本書裡關於這類型吐司麵包的主粉清一色都是高筋粉. 在脆皮吐司裡的粉達14.5%麵筋 . 使用的麵粉都是含有灰分的粉. 但主粉的範疇都是在德粉Weizenmehl405, 義粉Typo 00或是法粉T55 的範疇. 說實在, 蠻好買的. 就是難找到那麼高的筋度就是了! 

為什麼脆皮吐司要用有灰份的粉? 這是一個高水量的麵包. 而且在麵包中添加的就是少少量的糖及油( 甚至沒有加油) 用有灰份的粉才會有比較香濃的香氣. 但其實不好處理. 甚至是比較難判斷...所以. 這就考驗到處理麵團的方式了... 

一般我們買到的吐司都是綿密看不到甚麼孔洞的. 甚至是越細密的越好. 但關於這款脆皮. 真的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看. 昨天我在村裡放了我的照片後. 有人就是這樣問我這個問題. 還有人讓我看自己過發的吐司切面. 

其實, 過發的吐司切面圖我有.... 


跟主圖感覺很像! 但是孔洞太過一致而且麵包壁很厚. 發酵得好的成功的高水量應該要有些不規則.

不過. 主圖的麵包成品可以這樣拉絲. 





整片拉起來的. 是因為發酵得當. 並且鍵結連得好. 整個麵糰的組織是細緻的. 所以當你看到主圖這樣的麵包. 還得要搭配你對於孔洞與麵團的了解.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類型的麵包是來自於IG 有個日本教烘焙的老師. 我覺得很特別. 因為她的脆皮高度夠膨脹度也夠. 但是卻可以有那樣的孔洞長出來. 你可能認為用棍子或一般我們做酸種包的麵團或是鬆鬆地把麵團放進去吐司模中就行! 

答案是沒辦法. 因為我做過當然失敗! 今天是我第一次成功的這類型的新式脆皮. 我想這種麵包如果能在台灣的麵包店買到. 應該屈指可數. 因為過程繁複. 對於麵團的判斷力也要照顧. 那位日本IG客針對棍子或是洛代夫等麵包開設了 ハードパンレッスン 硬式麵包課程. 這種麵包也算那樣的歸類. 不過, 因為它的手續不同. 好像有另開課程. 她甚至連棍子都有分幾公分長的課程. 

我覺得這些麵包課程例如孔洞或是酸種的添加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其實非常有趣. 所以我文一開始時的燒腦就是因為我想要有相同的好的孔洞及組織. 但是因為我沒做過. 所以希望在酸種的取捨上有判斷能力. 在這段時間以來, 雖然有的人專心研究酸種. 在我看來沒甚麼不好. 但能讓麵包在外觀及成品的口感上有不同. 搭配商酵也是另一門高深的學問. 當然, 搭配不同的粉甚至是不同灰份的粉都是一種學問. 

因為這是智慧財產. 所以我沒辦法對於書上的食譜透漏. 不過, 因為我的比例及用粉不太相同. 但處理方式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有興趣. 也可以拿你手邊的高筋粉玩玩看. 或是就去買這本書回家跟著做.對於麵團的處理. 也會比較清楚. 這本書裡有很多照片. 講解也很詳細. 

不過. 首先要來談一個以這樣類型麵包在這本書裡有三個配方. 但都有用到的食材: 維他命C . 它的作用在BAKERPedia Ascorbic Acid 裡面解釋得非常詳細. 有興趣可以連結看看. 這裡還提到一個 Clean Label 這個名詞 BAKERPedia Clean label 也就是不用人工添加物. 並且著重在長時間發酵還有使用比較沒添加物的麵粉完成的烘焙產品. 這樣的產品上就會廣泛地使用維他命C. 所以說, 你覺得維他命C是一個甚麼樣的產品呢? 

來談談我的麵包組成吧!  

For a 2160 ml Toast form I use: ( specific volume 3.4)

  1. Emmermehl1300 燙種( 1:1 Brühstück) 50 g 
  2. Dinkelmehl 630 252 g
  3. 液態麥芽精 少於 1 g
  4. Vitamin C 如上圖所示的小湯匙約半小匙
  5. 60%水量 Emmermehl1300 餵養的硬種15 g
  6. 黑糖 5 g
  7. 鹽 5 g
  8. 椰子油 5 g
  9. 鮮酵 3 g
  10. 老麵 126 g
( 這裡的老麵指的是前一次脆皮吐司剩下的麵糰因為我沒有. 所以請往下看我的備製)
這裡的麵團總重比我需要的實際重量多很多. 因為我又另外做了一個不同麵粉及沒有燙種的脆皮. 
  1. Manitoba 全穀麵粉 84 g
  2. Edeka Weizenmehl 405( 高筋粉. 12.8%蛋白質)  195 g
  3. 水 195 g
  4. 液態麥芽精 少於 1 g
  5. Vitamin C 如上圖所示的小湯匙約半小匙
  6. same as above LM 56 g
  7. Fresh yeast 2 g
  8. Sugar 6 g
  9. Salt 6 g

我將上面的食材混合後放室溫30分鐘以後再轉放6~7 攝氏度冷藏12小時( 以之前的方式. 放保鮮盒, 上面壓著一塊塑膠布並且蓋上保鮮盒蓋) 我放到至少增加兩倍大小. 花了12小時左右. 
與上述的主麵糰混合後溫度是22度. 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 
室溫約22度發酵30分鐘後做一次盆內的light fold
之後就不動它. 總發酵時長約1.5小時. 
分成兩團滾圓. 中間發酵30分鐘. 
最後我放28度發酵1小時40分鐘. 
其實書中的烤焙溫度比我的高很多. 等我下次做想要用樓上的烤箱加石板烤烤看.
覺得會更好. 
這次的烤焙我的方式是預熱225度( 上下加熱) 
在吐司麵糰上噴水. 放入烤箱後改只用下火. ( 這是我烤箱的功能. 只能上火或下火) 
期間有噴兩次水. 分別是3分及10分鐘時. 
視情況選擇何時蓋上鋁箔防止表面烤太焦.

這就是成績. 



以這種效果出來的照片可以看得很清楚非常細緻的麵包壁. 氣孔也帶有一點野性. 跟過發麵糰的孔洞真的很不同啊!!! 

我覺得這個麵團最難操作的是混合. 因為容易筋度無法出來. 但也不是不能做. 這是昨天晚上出爐的另一個麵包. 使用的主粉是一般高筋粉及一點( 我忘了我加多少XD ) Manitoba全穀粉. 並且不用燙種( 因為用完了@@ ) 這是用日式一斤半吐司完成的. 也是3.4容積比



兩個不同的麵包做比較. 小一點的是今天食譜中的12兩麵包. 大一點的是上面這個一斤半的麵包


加了斯佩爾特及Emmer很多的脆皮吐司, 烤過後會有甚麼不同? 你可以看到上面的顏色. 12兩的比較起來有點微黃色. 可是烤完以後會很明顯地變成這樣的黃色( 我特意用白色盤子裝) 

這種吐司如果要烤. 一定要切厚片烤. 這樣就可以有外脆內軟的烤土司. 但比起以前的密緻孔洞脆皮. 這個切薄片烤完會偏硬. 所以建議切薄片就不需要烤. 真的可以吃出那個麵包的Q 度! 吃出麥香並且帶有一些些酸種的香氣. 這實在是Hybrid sourdough 烘焙的最好代表. 
最後, 這本書真的很推薦. 因為裡面有一些以這個麵糰應用的小麵包做法. 但對於這本書裡的一些要求是我家裡沒有辦法做到的. 所以有一些小小的我覺得可以改變與對應的方式想在這裡分享:
1書本的步驟中有很多時候是放零度冰箱!!! 
麵包酵母菌在零度基本上是睡覺!  而且在老麵的添加上我也覺得它應該也是用儲存零度的老麵. 因為這麼大量的老麵混合如果發酵太過度只是影響麵筋. 
這是很多家庭烘焙要找尋適合自己操作完成好麵包的功課. 例如, 如果它說一定要在零度.但是放冰箱前有一個40分鐘的時間是室溫. 你就放3~5度. 但是就不要跟著放室溫太久甚至不放室溫直接冷藏!
如果沒辦法3~5度. 就想辦法將時間再減半酵母量也是減少. 溫度是影響麵糰的關鍵. 我自己覺得這樣去找方是蠻有趣的.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很低溫的冰箱. 而且疫情期間也很難有一個大空間來冰麵糰. 
2. 麥芽精
麥芽精的出現是很多書裡都有的固定用法. 因為只需要少少量. 通常都是粉量的0.2%. 所以大多是兌水調成一個水溶液. 我比較懶. 所以都是這樣加XD 
有沒有看到盆左邊邊緣那一滴東西XD 那就是我的麥芽精😂😂😂
3. 維他命C 的添加量也很少. 所以我的方式就是500 g粉 加一小平匙. 
4. 後發上. 它也會有濕度的標準. 70% 濕度 我會噴水在麵糰表面. 並且蓋上塑膠布. 之後放發酵箱
不過我的烤箱有這樣的功能. 這次給它這個機會. 這是發酵第二顆吐司的做法: 

5. 其實我的酵母使用方式跟書本上的沒有很相同. 因為我並沒有書中的半乾酵母. 而且在酸種的添加上也不太一樣. 這裡的酸種並不是真的拿來做發酵的( 當然多少也有參與, 不過比較主力是在商酵) . 反而比較像是增添風味及攪拌混勻的速度. 這也是我蠻喜歡的用法. 因為這樣才有比較原始麥子的味道. 我很喜歡脆皮吐司的單純風味. 不過這次的酸種我算是用比較重口味. 書中的都是100%水量的酸種.而我用的是Emmermrhl1300 餵養的硬種. 
#更正. 書中的是50%水量 
我的孔洞已經有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要改善. 做到最完善! 

有興趣. 一起玩吧! 

再次提醒. 智慧財產權是不容漠視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做法. 歡迎學習. 但如果要再轉介給他人請註明出處! 我們都應該學習做個守法有道德的人類! 我有盡力了~ 如果有看到比我先做出來的請告訴我. 我一定會確實查證後再來修改. 謝謝各位~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不妨動動手指到食物鏈FB專頁按個讚. 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找答案. 順便找我的碴我會非常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