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因為小孩放秋假覺得很多時間都在煮飯做菜. 然後, 當然少不了吵架@@ 而且做了幾次的Panettone 第一麵團失敗覺得很難過... 反正沒有很多心思在做食物做麵包及寫文. 世界上發生很多事是真的. 由於疫情. 很多時刻會讓你覺得雖然每天都在過差不多的生活. 但這個人生很... 一言難盡...
還是要吃三餐啊! 我最近比較常做全榖麵包... 其實是因為全榖的纖維很高. 當老爺出門午餐或是還在減肥的我的碳水比較好一點.
德國很有公信力的民生用品測試機構 Öko Test 最近曾經做了一個對於麵粉的測試.
Mehl im Test: Es gibt Probleme mit Schimmelpilzgiften und Mineralöl
發現全麥粉的問題很大. 幾乎都有礦物油殘留問題. 礦物油大多是因為機器運輸或是收割時留下的. 所以縱使是有機的小麥也有可能有礦物油殘留. 生活在現代. 飲食中夾雜著一些因為科技產生的原始生活看不到的佐料是很正常的事@@ 礦物油的含量是不是到了會影響健康的程度才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當然, 因為營養價值高又有纖維就會有黴菌的問題. 這也是這個測試的重點
所以我的做法是換廠牌買! 很多食物都是如此....分散風險一定沒有錯! 還有! 不要" 存放" 全麥粉. 除非你有放冰箱. 因為黴菌很容易會滋長.尤其是台灣是濕熱的環境. 如果放塑膠盒也要想到一班麵包放塑膠盒不透氣很容易發霉的狀況. 所以有需要才買. 開封室內溫度保存的話一定要趕緊用完. 德國的建議是放紙袋. 但我想台灣還是放冰箱比較安全!
今天這個麵包的主粉是這款金黃小麥全穀粉. 它的胚乳部分因為含有葉黃素所以用它的粉做出來的麵包會有淡淡金黃色. ( 不過我使用的是全穀粉應該很難看出來)
這是一個古老小麥的品種. 近年來很多古老品種都開始有人感興趣. 但是因為栽種面積都不大. 所以一般來說都是以有機的栽種方式. 除了對環境有益外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會比較高.蛋白質也就是麵筋的含量並不高. 是屬於中筋範圍的麵粉. 而且又是全麥. 如果你是想做孔洞很大膨脹很高的大麵包該不太可能....
但我的考量不在此. 以全麥麵包來說. 你買到的通常都會比較" 沉" 因為它本身因為有纖維打亂所以鍵結不強. 最常遇到的. 用快速發酵方式來做的全榖麵包會有比較鬆散且容易乾掉的問題. 因為纖維沒有好好" 軟化" 吸水.
最近看到一位youtuber 把全麥粉過篩. 留下大片麥麩先去泡水. 並做兩小時水合的作法. 於是我也跟著這樣做. 但我將麥麩與葵花子一起泡熱水. 以總重兌上相同重量的熱水來浸泡.
當然水合最好不要溫度過高.否則麵筋提早老化是很容易預見的事. 因此我使用冰塊水來混這樣水合的終溫就不會過高
我做兩個大麵包. 總粉量是600 g 因為才剛買的麵粉. 要趕緊使用完畢. 做成麵包冰冷凍都比麵粉放著發霉強! 我硬種使用量是這樣!這是中間整型時產生的空洞. 麵筋不強的麵粉很難避免....不一定是過發, 通常經驗會告訴你是不是過發. 從何處學習? 很久以前我是看完成的麵包來判斷的😭😭😭 這是最土法煉鋼的精神😅😅😅
全麥麵包比較常可以有這麼均質的孔洞. 因為沒有好麵筋. 所以不會有大孔洞出現. 但全麥比較有可能會在過發時中間出現大空心. 那是因為麵筋太老抓不住. 但是氣體又多無法排擠的原因.
其實兩個都不錯. 但要選擇的話我比較喜歡下面淺籃的結果. 平均一點.
這款麵包到今天是第三天. 室溫置放仍然保有水分吃起來不乾柴. 我覺得已經足夠. 之前一直在燙麵的比例上做調整研究了一陣子的全穀粉( 包含其他麵筋弱的古老麥子粉). 這次使用這種燙麵的水量. 覺得成績也不錯. 金黃小麥吃起來是比較溫和的感覺. 就是全酸種發酵後. 烤出來的麵包比較不嗆鼻. 也因為燙麵. 微微的有甜味. 老爺說不酸. 他很喜歡. 這兩天會用Manitoba 全穀粉來做全麥酸種麵包試試.
德文 Tanur Brot 英文叫 Tannour Bread youtube 影片 這個一包記得是5片左右! 應該是人人都吃得起的麵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